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吉日

桃花在感情上代表什么意思 感情上有桃花代表什么

来源头条作者:大漠孤舟者暖触衣襟漠漠香,间梅遮柳不胜芳。

数枝艳拂文君酒,半里红欹宋玉墙。

尽日无人疑怅望,有时经雨乍凄凉。

旧山山下还如此,回首东风一断肠。

关于诗题:

这首诗昨晚在抄写下来一遍之时,没有细细品味。直到今天在班上再次抄写时,才慢慢地体会出诗人内心的凄切婉转,整首诗写得非常有内涵,始终扣在诗题之上。用情也非常深,虽然没有一个“情”字,却感到无处不透出“情”字。

很明显这首诗是诗人借桃花来暗喻自己的怀才不遇。才华自比于卓文君和宋玉,由此可看出诗人自视才学甚高。

诗的前两联描述的是,桃花的香,胜过文君的酒香;桃花的红更是盖住宋玉墙。孤芳自赏终究不是办法,也不是解决问题之道,因此肯定得涉及别人,才有了后两联笔锋陡转。特别是从“疑”字开始,进入了物我合一的境界。桃花就是我,我就是桃花,开始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到诗句当中,因此这个“疑”用得犹妙。

虽然如此,但桃花(我)等了一天也无人来观赏,心里感到非常失落,特别是在经历风雨之后内心中更是感到一阵凄凉,为什么?如此芳香四溢的桃花如今已落了满地,再想让诗人内心中的赏识者看到,已经变得不可能了,折射到诗人身上就可能就是到了老眼昏花,“尚能饭否”之时。即便是心中再想着为朝廷出力,已经力不从心了。真是到了此际,怎么还指望获得别人的赏识,又怎么不令诗人内心中生出一种“凄凉”之感呢? 2022年7月15日21:26

关于诗人:

 罗隐(833—910年1月26日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(910年1月26日)去世。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,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,为时人所推崇,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“三罗”。

  在唐朝末年,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,一展宏志。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,却六次没有考中,于是改名为罗隐。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,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,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,人也很狂妄,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,考官们对他很反感。有次他投考时,正遇上大旱,皇上下诏求雨做法,罗隐便上书进谏,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,无法立即消除,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,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。最后说,先皇和大臣们都不能为陛下出力,何况做法的又是几个无名之辈,他认为此法不可取。罗隐的话太直率,有些讽刺的意味,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。

创作背景:

感觉是落第之后创作的,但有一句不明,也不知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对。就是“旧山山下还如此”这句,我分析,以此来暗示诗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落第了,更为凑巧的是,“落第”与桃花“落地”谐音,因此以“桃花”来暗喻诗人的意味就更加明显了。 2022年7月15日星期五 22:16

字词解释(单独):

衣襟:指古代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,后亦指上衣的前幅或衣领、袖口(百度百科)。由此看来,此处应是前一义,即“掩裳际处”。2022年7月15日 22:41

我刚注意到,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只是就“襟”而言的,并没有将“衣”字给训释出来。 2022年7月16日星期六 11:32

漠漠:①云烟密布的样子:。②广漠而沉寂(百度汉语):我以为,这两个词义哪个也不合适。我内心上觉得应该是“淡淡”。但又实在不放心,又查了查我的那本《四角号码新词典》,也不满意。在百度百科上有这么一条:寂静无声貌,有些贴近,但若与“香”一组合,感觉也不怎么适合。或者考虑取“云烟密布”中“密布”两字,但“密布”是一种静态的描写,而与诗句中的因“触”而散发出“香”气的动态美,感觉还是不合拍。思来想去,最终还是觉得取义“淡淡”更好一些,能与“香”字搭配起来 2022年7月15日星期五 22:52

间梅:“间”在这里是被动词义,是指被被梅花树所间隔;

遮柳:“遮”在这里也是被动词义,是指被被柳树所遮挡;

“梅”和“柳”在诗人内心中有着各自的意象。

文君酒:“一曲凤求凰,千载文君酒”,文君酒是与一段优美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的:西汉才女卓文君为了追求真爱,离开权贵之家,与大才子司马相如当垆卖酒,成为千古佳话(百度百科)。用得非常自然贴切,感觉恰如其分,为该诗增色不少。而诗人在此的本意是取“文君”之才学。

宋玉墙:来自“宋玉东墙”的典故。大致含义与“文君酒”一样,诗人在此的本意是取“宋玉”之美貌。

怅望:怅然若失,但内心中仍不想放弃,还在张望的样子。

凄凉:凄楚悲凉。

断肠:就是肠断,比喻义,像断了肠一样。 2022年7月16日星期六 11:52

刚才我在考虑尾联的翻译时,突然意识到,“断肠”不能这么解释,主要是前面有个“一”字。很显然,“断肠”在这里是名词性词组。并又想到了一句“断肠人在天涯”和那句有名的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,以及前面曾言过“桃花是我,我就是桃花”,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,就可知道,虽然从字面上看,好似在说,当我回首看到遭风雨摧折而落满山的桃花之时,好似见到一幅令人肝肠寸断的场景,心中生出无限的悲凉之感。2022年7月16日星期六 12:50

但“断肠”还有另外一种解释,不是指令人肝肠寸断的场景,而是指一个内心中肝肠欲断的人(诗人自己)。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,诗人是借“桃花”来暗喻自己,以“落地”来暗喻自己的屡试不第的人生遭遇,即主要是想借桃花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感受。

因此我更加倾向于后者。这样看来,昨日将“断肠”释为“比喻义,像断了肠一样”也不能说尽错,应在“像断了肠一样”前面加上一个主语我(诗人自身),同时将“比喻义”修改为“借代”。 2022年7月17日星期日 11:06

相关推荐